辛亥:广东和平易帜(4)
辛亥革命网 2011-07-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舒肇甦 查看:
民国元年(1912年)4月28日,胡汉民正式担任广东都督,满族推举代表舒裕厚、傅祥康、傅启盛、白雄庆等人,与胡汉民商议。胡汉民答应每—旗民每月发给白银8角筹生费,并允许旗民将过去居住的甲房(兵房),按原地价150倍代价税契,改为私人财产。民国2年8月,龙济光任广东都督兼民政长,违反协议,取消筹生费。至此,八旗钱粮,以至筹生计补助,已被裁撤贻尽。尽管舒裕厚与八旗生计公会李家驹、商衍瀛等四处奔走争取呼吁,但无济于事。由于陈炯明,龙济光等军阀官僚政客背信弃义而被出卖,广州满族大多数人由于急变而堕入赤贫……一个极端,普遍的、长期的民族歧视,使广州满族在近代发展的道路上付出沉重的代价。
广东各族人民在辛亥革命中,为了国家的进步,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做出了牺牲,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广州和平易帜的历史作用不逊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北京和平解放。100年后的今天,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前人,肯定广东各族人民在中国伟大和关键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的进步思想作为一种兼顾对内对外、历史与现实的超越族群利益之上的国家认同,促进了我们民族在中国的伟大和关键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作出贡献。爱中国,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奋斗是中国人的天职。“中国认同”在今天也是批判反击达赖一伙、东突分子、台独分子等民族败类分裂祖国的有力武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证明,民族团结则国家昌盛,民族离心则国家衰败。中华民族大团结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在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作者系广东省农科院退休干部,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现任广东省园艺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广东园艺》编辑部主任,编委。)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广东少数民族志》:广东满族的来源与历史
(2) 汪宗猷.广州满族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2. 第40-42页:辛亥革命和平易帜
(3) 杨绍权《清代广州驻防汉军旗的历史》一文的补充 广州文史资料存稿第5辑
(4) 佟直臣 <辛亥革命前夕广州满汉八旗的一些情况> 《广东文史资料》第5辑111页
(5) 潘洪钢.辛亥革命与驻防八旗〔J〕.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研究讨论会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4.3.
(6) 中国政协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7) 辛亥革命史料选辑〔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9.
(8) 辽宁省编辑委员会.满族社会历史调查〔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6.
(9) 中国史学会.辛亥革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