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志士叶颂清(2)

辛亥革命网 2017-11-03 09:04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茶山龙 查看:

叶颂清以一介书生,怀忧国忧民之心,效投笔从戎之志,习武江南陆师,跻身革命军旅,辨潮流,识大势,入光复会,与秋瑾并肩战斗,当“敢死队”先锋,以死国为快,慷慨悲歌,献身革命,其志不可谓不坚,其气不可谓不壮!

  七、书生本色

  叶颂清本来就是个读书人,1906年在江南陆师毕业,学成回乡探亲时,见家乡仅一私塾设在境庙文昌阁中,仍然尚无学校。叶姓是力洋大族,他征得族众同意,拨出祀田,捐出自己部分田产,作为办学基金,在叶氏宗祠中办起一所力洋初级小学堂,供叶氏与乡亲子弟义务教育。北京归来,他脱下了军装,更认为只有读书方可救国。1926年,他回来家乡,决心重修《叶氏宗谱》,以先人的重视读书与忠贞气节教育后代,使得叶氏迁居东仓始祖唐朝吏部尚书叶温裕不臣朱温篡唐而弃官南归的事迹,南宋丞相叶梦鼎以孤忠抗大奸的完整信史,明朝山西平遥县学教谕叶伯巨以一介书生不避斧钺敢向皇帝上万言书的硬气精神,一一见之于谱章,体现叶颂清虽半生戎马仍不失书生本色。

  孙传芳到杭州,叶颂清再度离杭搬家上海。1927年,上海南洋大学改为交通大学,该校原属的中小学因经费无着快要停办,叶颂清到了上海,见此情况,主动出面,多方奔走,邀请虞洽卿担任董事长,取得财政上的支持,钱新之任执委会主任,自任执行校董,然后聘请学人沈同一为校长,成立南洋模范中小学,从而使学校延续下来。

  1932年时,叶颂清患病,以为自己不久人世,曾亲笔立下遗嘱,其中教诲子女的有“须努力上进,以学习为第二生命”“需自食其力,不可依上人”“务须余志,努力读书报国,报国必读书,惟读书始能报国”。后病愈,此遗嘱于35、36年各修改了一次。

  八、壮志未酬

  北伐胜利,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孙科任立法院院长,经老友何遂邀请,叶颂清于1929年任立法院军事委员会秘书;又经他的学生周亚卫推荐,兼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中将高级参谋的挂名职位,此一职务不上班办公,月薪可领150元。叶颂清对此自嘲:“重出为小吏,乃为贫而仕,非吾志也。”叶颂清有八子三女,大的上大学,小的进小学,个个在读书,在在需用钱,当年叱咤风云,而今如此谋生,无怪他不慨叹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何遂出任55军军长,赴东北抗日,聘叶颂清为顾问,留守南京,组织驻京后援会,任后援会主任,负责筹募经费,支援辽、吉、黑抗日部队。民族危机,激起叶颂清义愤,他为抗日事业奔波,心力交瘁,以致32年生了一场大病。病后,他读陈去病所著《鉴湖女侠秋瑾传》,觉得书中不乏错误,喟然叹曰:“先烈志事之不彰,后死者之责也。”于是为之著文,对书中谬误之处一一以事实批驳,尤以曲解秋瑾为“屈杀”“锋芒未敛”等有损烈士形象之词,更以严词驳斥,以恢复历史真实。

  1936年6月1日,叶颂清正在立法院办公,忽闻对日的主战主和两派斗争加剧,国难当头,不一致对外,犹在内斗,一时义愤填膺,血往上冲,猝倒于立法院办公室中,抢救无效,急中风而亡,享年58岁。壮志未酬,溘然长逝,令人唏嘘扼腕不已!

  九、魂兮归来

  叶颂清逝世后,其子女遵其遗嘱“不开吊,不发讣”“棺不得过厚,衣均用布”薄殓,“大约半年后运回家乡葬于里东坟地”,灵柩暂寄于南京鼓楼代葬局,准备半年后运回家乡力洋。以后是时局日益紧张,移柩只得延期。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只好将灵柩暂厝于南京清凉山麓。1945年抗战胜利,叶杭留美归国,在上海铁路局任职,才遵父嘱将灵柩运回故土力洋。又因坟茔未选定,灵柩又暂厝其家园内。文革期间,厝塚被毁,遗骸散失。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其子女多次来家乡寻访叶颂清散失的遗骨,当地政府亦多次竭力协助,几年过去,终无所获。1990年12月,经宁海县人民政府批准在力洋水库西首虎头山上为叶颂清建立墓陵,浙江省政治协商会议主席王家扬亲书“辛亥革命志士叶颂清”加上九个大字的墓碑和叶颂清墓志,由其子女主持,叶颂清衣冠塚落成。

  虎头山上埋虎将,魂兮归来!

  盖苍山人有诗曰:

  当年投笔效从戎,

  辛亥重光剑气雄。

  壮志未酬歼敌愿,

  虎头山上夕阳红。

  叶颂清以一介书生,怀忧国忧民之心,效投笔从戎之志,习武江南陆师,跻身革命军旅,辨潮流,识大势,入光复会,与秋瑾并肩战斗,当“敢死队”先锋,以死国为快,慷慨悲歌,献身革命,其志不可谓不坚,其气不可谓不壮!到了武昌起义,叶颂清从东海之滨,奋起响应,挥师北上,光复杭城,继之以墨缞从戎,攻克南京,为推翻清王朝立下不朽战功。其后虽历经宦海浮沉,仍廉洁奉公,一身清白,不失书生本色,兴办学校,化育后人,更是当仁不让!东北沦陷,民族多难,叶颂清忧心如焚,不辞病弱之躯,奔走呼号,誓为辽、吉、黑前线将士后援,以至于为忧国而死,其爱国的赤子之心可昭日月!叶颂清是一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志士、军人,是值得后人缅怀的。

  一O、将门有后

  叶颂清有八子三女,都能恪守父训,努力读书,其中不乏学有专长和成就的(子女名单依次见墓碑)。兹简介成就较著的三个儿子:

  叶杭,1913年生,上海交通大学铁路和电机两系毕业,曾参加钱塘江大桥建造工程。抗战期间赴美国留学硕士,胜利后回国在铁道部门工作。解放后任上海铁路局电务处处长兼总工程师,后调任北京铁道学院即北方交通大学(今改名北京交大)电气化工程系主任,铁道部顾委会委员。在电力机车设计制造方面卓有成就。

  叶梧,1913年生,上海交通大学通讯工程毕业,留美硕士。抗战胜利后曾任北京电信局工务处处长,驻日代表团物资赔偿委员会电信局代表。1950年迁美国任通用电气公司微波工程师,1968年入美国籍。

  叶渿(nài,读奈),1917年生,1937年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1941年保卫长沙战役中布水雷封锁湘江,击沉日舰“西美丸号”及扫雷艇、小炮艇多艘,获最高“干城勋章”。于当年考取留英,入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毕业,再入海军机械大学毕业,随英军参加欧战,授海军少校衔。1948年再入英国皇家伦敦大学深造,获博士学位,担任英国奇异司(GEC)公司机械研究院震动音响部部长兼总工程师,1961年入英国籍。1982年4月,应我国第一机械工业部邀请,来祖国在上海交大、北方交大、清华大学讲学一个月。著作有科技论文300余篇,其中《地震时原子能电源结构设计与试验》一文,被列入英国KEMP工程年鉴。

  还须一提的是叶颂清二女儿叶大年即叶椿,1921年生,读新闻专业,解放后参加过土改,担任过出版社工作,落户海宁,离休干部。在数年的寻访其父遗骨以及安葬其父的全过程中,她往来海宁—宁海,不辞劳苦,出力最多。

  其余不一一赘述。

  将门有后,将军亦可含笑九泉了。

  注:文中所引用的资料如下:

  1. 叶颂清《读<陈去病·鉴湖女侠秋瑾传>书后》

  2. 《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402页《叶栋·怀念我父叶颂清》

  3. 《叶颂清遗嘱》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