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执信先生事迹述遗
辛亥革命网 2012-06-04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杨文 查看:
朱先生名大符,字执信,原籍浙江省绍兴府萧山县,汉末三国时钱塘侯朱隽是始祖,至六十三代孙朱夏,字荔衫,来粤任经历(官名),贫不能归,遂寄籍番禺(即广州市),生子朱启运、启连(启运早卒),启连字跂惠,号棣垞。两试不第,曾任粤督等僚幕。入赘番禺名儒汪谷庵为婿,学殖深博,有《棣垞集》行世。
1885年10月12日(清光绪乙酉十一年九月初五日)朱执信先生诞生于广州小北豪贤街汪宅,幼承家学熏陶,博学强记。1899年十五岁丧父,从母舅汪莘伯学,又从舅汪仲器习算术,曾在广州教忠学堂肄业。十八岁丧母,1904年二十岁,应广东官费留学日本法政科之考,入选,赴日本法政大学肄业。190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被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兼任民报撰述。1906年冬,由日本回国,任广东法政学堂及两广方言学堂教习,1907年与表姐杨道仪结婚于广州,当时寓于小北善庆街德源里。1908年生长女朱始于上述地址。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之役,与倪映典等规划,失败后,仍隐迹于学堂教习如故。
1911年4月27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之役,执信先生与黄克强等进攻粤督署,事败,手胸受伤,易装逃港,旋赴各县属运动绿林与有志之士并组织民军,准备起义。民国元年前曾亲自刻过一个印章,文曰“芒砀山贼耳”,是刻阳文的。这个章是个暗号印,当时专为招抚绿林中人而专用的。
1912年(壬子),中华民国元年,胡汉民任广东都督,聘朱执信先生为总参议(聘书原件已由北京中国博物馆保存)。旋任广阳绥靖处督办,及广东核计院长。
1913年(癸丑),讨袁失败,离粤赴港转南洋各地助孙中山先生办理党务等,是年先生生次女朱嫩于日本东京。
1915年(乙卯)10月,奉孙中山先生之命任中华革命军广东司令长官,以邓仲元副之。指挥讨袁及驱逐肄虐广东之龙济光。袁死黎继,奉孙中山先生之命结束军事工作,赴沪助理党务及撰述民国杂志等。
1917年7月随孙中山先生率海军南下护法,任中山先生秘书。
1918年夏,先生生第三女朱娱于广州,未及满月,先生即随孙中山先生回沪,在沪从事撰述著论,撰辑建设杂志间或译述苏联革命书刊,或时因军事奉命前往闽漳汕头之间。1919年,先生生第一子朱百新于上海环龙路。
1920年夏,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往漳州慰劳援闽粤军并督促陈炯明整军回粤驱逐桂系,事毕回沪复命,至8月中又奉命由沪经厦门到香港,即策动粤籍将领响应粤军回粤,再由香港转往东莞,亲入虎门要塞,劝谕当地桂军应时反正,事既成矣,即回港办理要务,越数日,因降军之请需要开会,先生恐事之不周,乃乘飞云舰再到虎门,于9月21日上午在太平圩上为降军阴谋戕死,时年三十六岁。
越数日,先生灵柩运抵香港,在东华义庄易棺重殓。时先生夫人及三女一子均居上海,四弟则尚在日本,时吾祖母因避兵携我及我兄居港,(吾祖母朱氏,是朱执信之亲姑母,又是朱执信之岳母)当时吾祖母命我兄弟二人前往视其重殓。是日由番禺古应芬先生主持其事,带我兄弟二人同往东华义庄亲视姑丈重殓,不料一见面时,朱的身上竟滴出血水三处,主持仵作人员为之愕然,又更易恤衫一件,及唤我们兄弟作最后一面时,朱身又流出血水。工作人员立即向古应芬先生询问我们与朱的关系,古说是姑丈内侄关系。后来再三了解,始知我祖母是朱亲姑妈又是岳母,认为有血统关系,方有此流血,因此,命我们先行离去现场,再易第三件恤衫,至盖棺时,始叫我兄弟二人往前一视,作最后一面,即匆匆盖棺。(编者注:所述尸体出血的事,科学尚难解释。因系作者目睹,故予照刊。)我还记得朱姑丈的双眼突出内外,死状甚惨,后来古先生对我兄弟说,此事不可告之我祖母及朱夫人等,以免她们伤心。因此我们几十年来,此项情况,只有隐之心中。今时我姑姊杨道仪亦已作古,所以我方敢表白此悲惨事件。朱先生遇难时,其子朱百新尚在襁褓中,仍未足一周岁。后来由古先生交回朱的遗物,计眼镜一副,印章一枚,银质怀表一块,黑色银包一个,内有白银港币共八元,朱自印的名片两张等等,均交回我祖母手中。(眼镜一副与印章一枚,后来由朱夫人送与前广州五层楼的博物馆展览,至广州沦陷时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