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婉容的师傅陈曾寿
辛亥革命网 2012-04-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陈曾寿曾任末代皇后婉容的师傅,后为伪满洲国臣。同寓居青岛的清宦刘廷琛交往颇为密切,曾一起进北京参加张勋丁巳复辟;并时常赴青岛探访,不断交流书艺,为刘氏赠诗题写。有《过青岛访潜楼》诗云:“浩浩东海滨,清晖霭一庐。主人手种树,参天仰扶疏。当阶勺药花,娟娟表春余。有楼书插架,十万琳琅如。主人朝盥罢,竟日何为娱?掩书即作字,辍笔还读书。黾勉日不暇,岁月忘居诸。庭燕日夜深,足不至门闾。独乐岂真乐,乾坤极疮痛。斯人着此间,天意终何如?”此诗当是复辟失败后,对刘廷琛居青岛生活的写照。“潜楼”藏有陈曾寿之书画作品和诗作。
陈曾寿(1877—1949)湖北蕲水(今浠水)人。字仁先,号苍虬,亦作沧虬,还有耐寂、复志、焦庵等称。室名陈庄,苍虬阁、旧月簃、石如意斋等。嘉道间诗人陈沆之曾孙,诗渊源于家学。少肆业于武昌两湖书院,师从梁鼎芬。中举后,曾作《平定粤匪战事图说》。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任刑部主事。一度游日本。三十二年(1906),调学部,迁郎中。曾为张之洞幕客,于新政多所赞助。后官擢都察院广东道监察御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请其出任提学使,不就,卜居杭州西湖。后移居上海,以卖画自给。1917年张勋复辟时,授学部侍郎。后筑室于杭州南湖,幽居奉母。与俞明震为近邻,时相唱酬。1925年赴天津,追随溥仪,为婉容师傅。后任伪满执政秘书,近侍处长,内廷局长等职。1937年为清陵庙事务触怒日人而被免职,迁居北京,晚岁南归。抗日战争胜利后,移沪病卒。
陈氏擅长诗词书画,当时颇有一些名气。诗名与江西义宁陈三立、福建闽侯陈衍并称“海内三陈”。但是思想守旧,不许家人进学堂,只准随他读“四书五经”。辛亥革命后,门联为:“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说是“大清气数未尽,”将革命者诬为“寇盗”。书画所署年月仍用“宣统”年号。不许家人说“前清”“满清”,要称“本朝”。家里忌讳甚多。写字要避“圣讳”“祖讳”。书房悬挂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的照片,并常说:“这都是本朝的中兴名臣!”其愚忠可见。陈氏曾祖陈沆,为嘉庆二十四年以廷试第一(即状元),其祖父廷经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其家在湖北被列入故家乔木之林,兄弟三人曾参加光绪间乡试,同榜考中举人,一时传为佳话。就是这样的与清王朝有深厚渊源的家族,到王朝一倒,必然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感。这就其历史和社会原因。
清季同光体领袖陈三立手批陈曾寿《苍虬夜课》时,称“沉哀入骨,而出以深微澹远”,便当是看到了这个特点。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在“小李广花荣陈曾寿”条下也说“漫说渊源出二陈,临川深婉李精纯”。 陈三立在《苍虬阁诗序》感叹道:“嗟乎!比世有仁先,遂使余与太夷之诗,或皆不免为伧父。”陈曾寿的《苍虬阁诗集》中收有陈曾寿一些诗句,一读之下便能动人心曲。如《偶成》云:“曝书忽见故人书,猛觉虚光未扫除。只此心事犹昨昔,居然三十竟何如。惯愁出入公超市,小付生涯范粲车。白日青春花气午,不多时梦尚蘧蘧。”书底偶然抖落一封旧信,从一个场景,切入到生命之流中去。陈曾寿曾依韵作《绿阴》诗,云:“碧树人家往往深,残红满架恨难任。单衣时节寒仍恋,绝世芳菲梦一寻。浩渺流波沉素鲤,氤氲朝夕换鸣禽。不须极目愁烟里,占断江南是绿阴。”绝世芳菲,翩然一梦。“绿阴”一词被赋予的凄黯色泽进一步蔓延,以致“占断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