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先驱蓝天蔚(2)
辛亥革命网 2013-04-26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鹏 查看:
11月12日,按革命党人原计划,在谘议局召开奉天各界和各自治团体大会,蓝天蔚布置他的部下从北大营开进城内,准备大部分兵力进城后,占据总督署及重要库房。然而出乎蓝的预料,炮兵竟将炮口指向谘议局。这时蓝天蔚得知起义计划已被他手下的一个营长李和详告密,赵尔巽已调张作霖的旧军巡防队入城镇压革命。但蓝天蔚仍在筹备起义事项,11月26日东北各地的革命组织、革命团体发动起义,推举蓝天蔚为中华民国军政府临时关东大都督。蓝天蔚发布起义檄文,宣告:“武昌起义之后,全国响应,本都督奉军政府命,筹谋恢复关东一带,已经一月有余。一切布置,均臻完备。义师到处,行动文明,联合同胞,恢复关东三省,共图推倒清政府,辅助军政府,建立共和民国。”号令一下,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东北三省。
东北是清朝的“祖宗发祥之地”,自蓝天蔚领导东三省起义以来,当局极为震动。清廷一方面增调兵力,拼命镇压东北各地的起义军;另一方面勾结日本政府,破坏大连革命指挥机关,抓紧搜捕蓝天蔚等革命党人。面对这种形势,为了使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继续发展下去,取得最后的胜利,蓝天蔚决定亲赴南方,寻求支持。
直捣幽燕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委蓝天蔚为参谋总长,他向孙中山详细汇报了北方斗争的形势,提出了占领东三省,进而从侧背直捣幽燕,一举推翻清王朝的战略设想。1月3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蓝天蔚为关外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
1月16日蓝天蔚率领主要由参加上海起义的敢死队员以及青年学生组成的北伐民军数千人,分乘海容、海琛和南琛三艘军舰以及泰顺、新昌、公平等运输船由沪北上。他率领将士们斗志昂扬,齐声高唱从湖北传过来的军歌破浪前进。北伐军首先攻克烟台,与山东、关外民军会师,声势大振,直窥京津,把革命的烽火烧到了清王朝的大门前。
蓝天蔚率师北伐,粉碎了“勤王军”南下的计划,粉碎了清廷偏安东北的幻想,使垂死挣扎的清王朝更加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在北伐军浴血奋战长城内外,连战连捷之际,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结束了。
参加“护法运动”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蓝天蔚又看到了希望,他坚决拥护和支持孙中山,积极投身到这场为维护民主共和政权而战的革命运动中来。他按照孙中山的布置前往福建、浙江、陕西、河北、辽宁等地,积极与各地志士共商护法大计,协助南方护法军政府。10月,恼羞成怒的北洋政府下令通缉蓝天蔚,被北洋政府褫夺一切军职和荣典。11月,蓝天蔚南下广州,参加南方军政府的工作。
1920年夏秋之间,四川爆发了川、滇、黔军阀间大规模的内战。蓝天蔚遵照孙中山的布置,将分散在川、鄂、湘边界的各支分散的护法武装力量统一起来,组成鄂西靖国联军。11月28日,孙中山由沪到达广州,在广州重组护法军政府,准备兴师北伐。孙中山任命蓝天蔚为鄂西联军总司令。1921年1月,他率鄂西联军向盘踞在长江上游的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部发起总攻击。联军前敌迭获胜利,但是狡猾的北洋军阀用巨款买通了鄂西一带的土匪,这些号称“神兵”的土匪在后方大肆烧杀抢掠,袭击联军,刚刚组建的鄂西联军兵力单薄,在敌军的前后夹击下终遭失败。
蓝天蔚率领部队约万余人往四川方面撤退。当联军撤至川鄂交界处嵩坝一带,突然遭到与北洋军阀勾结的川军阻截,形势万分危急。为了挽救全军的生命,蓝天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他拒绝了将士们的劝阻,亲往板桥川军营地进行谈判交涉。而对方早有预谋设下圈套,蓝一到即被扣留,先幽禁于夔州,后押往重庆。
为国捐躯
1922年3月31日,蓝天蔚在重庆遇难,时年44岁。消息传开,三军同悲,“一时士民咸为泣下”。黎元洪重任总统后,北京政府以蓝天蔚护法捐躯,恢复原有官爵,追赠陆军上将,从优抚恤,并将蓝天蔚生平事迹宣付国史立传。1923年6月10日,北京政府在京师湖广会馆为蓝天蔚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以表彰革命功迹。
1928年,蓝天蔚的遗体归葬武汉,灵枢先厝于武昌大东门外长春观,后公葬于卓刀泉伏虎山麓。蓝天蔚的陵墓矗立着白色方柱形纪念碑,上写:“陆军上将蓝公天蔚之墓”。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北省人民政府曾给予修整。“文革”中墓被毁,198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重新修复,现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