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力量

辛亥革命网 2011-10-10 00:00 来源: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作者:王杰  田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称“华侨为革命之母”,并非过誉。这是对华侨在辛亥革命中历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认知和理论概括。 ,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力量,

孙中山称“华侨为革命之母”,并非过誉。这是对华侨在辛亥革命中历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认知和理论概括。

一、创建革命团体,组织革命力量

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是从华侨中开始的,革命团体的第一批成员都是华侨。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华侨何宽的住宅宣告兴中会成立,以“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第一批参加者有何宽、邓荫南、邓艾泉等二十多位华侨。

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派人到美洲、越南、日本等地发展会员,各地相继建立兴中会分支机构。至1905年同盟会成立,兴中会有姓名可查的会员共有325人,其中华侨和在侨居地入会者占70%,他们包括工人、中小商人和知识分子。

同盟会成立后,海外华侨以实行赞助中国革命事业,踊跃加入革命组织,同盟会支部和分会在海内外纷纷成立。1906年创建新加坡分支机构,接纳五百多人入盟;1908年秋,又成立中国同盟会南洋支部。

在美洲,孙中山鉴于华侨众多,同盟会成立前就通过美洲洪门大佬黄三德、英文书记唐琼昌做组织动员工作,统一美洲洪门团体为致公堂。至1910年,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等地相继建立十多个同盟会分会,并成立同盟会美国总支部。与此同时,孙中山同黄三德协商,将致公堂与同盟会合并。

到武昌起义爆发前,同盟会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总会和分会近80个,会员约3000余人。凡华侨所到之地,几莫不有同盟会员之足迹。

二、筹款捐资,赞助革命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伊始,就走上了一条以武装反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发动武装起义,需要大量的经费来充当军饷和购买武器弹药。孙中山曾多次称赞广大华侨之踊跃捐输是革命经费的主要来源。

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随即筹划第一次武装反清起义。1894年底,孙中山见事机日迫,急于返国,然而两手空空,异常焦灼。这时,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便以六七元之价贱售其牛牲一部,以充义饷;檀香山侨商邓荫南也尽变卖其商店及农场,用来充当起义军费。是年12月,孙中山携带筹得的13000元港币的军饷束装归国,策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未发动而失败,但华侨慷慨解囊的精神给孙中山很大鼓舞。

1907年,孙中山在广东潮州黄冈发动起义,当时的南洋华侨萧竹畸为革命往来奔走,且尽贷其田产,得数千金,借供运动经费。越南堤岸另外一个以卖豆芽为生的华侨小贩,为支持革命,将半生的积蓄数千元捐出,之后还坚持每日都将卖豆芽所得一部分积累起来,用作革命经费。

据研究,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到第八次武装起义所用经费20万元主要来自南洋华侨。第九次和第十次起义的经费主要靠美洲华侨的捐献。

黄花岗起义后,海外华侨的捐资运动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款项更多。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缅甸同盟会立即组织募捐,至11月17日,就捐集港币1万元,汇寄香港《中国日报》社转交孙中山。据统计,辛亥一年,南洋华侨捐助了五六百万元。6月26日,旧金山同盟会与致公堂联合成立了洪门筹饷局,先后到北美14个城市募捐,仅五个月时间,共筹得美金144130元。芝加哥华侨还捐款筹办飞机队。

南美洲华侨人数虽少,但他们捐资支援祖国反清斗争却十分踊跃。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浪潮汹涌澎湃。消息传到秘鲁,秘鲁华侨于10月16日成立筹饷局,四天时间,就收到捐款12535元。

捐款支持祖国革命的华侨,从富商大贾到一般侨众,阶层相当广泛。海外华侨的捐献是不图丝粟之利,不慕尺寸之位,一团热诚,只为救国,盼望祖国走上民主富强之路。他们所提供的一批又一批巨额经费,给了国内革命以强有力的支持。正是有广大华侨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捐助,孙中山才得以在不断的起事失败后重新开始,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三、投身革命斗争,参加武装起义

在革命进程中,华侨除踊跃捐款助饷外,还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从孙中山组织革命团体起,直至武装推翻清王朝,期间有不少爱国华侨回国参加武装起义,英勇斗争,捐躯革命。武昌首义前,孙中山直接指挥和发动过的10次武装起义。从组织、发动和参加战斗的人员来看,每一次起义都离不开华侨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1895年广州起义和1900年惠州起义,是孙中山最早策划的两次武装起义,参加者就有檀香山华侨邓荫南、宋居仁、侯艾泉等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