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平外交六十年(3)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中国改革网 作者:中国改革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发展中国家作为在世界非殖民化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群体,构成了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力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深刻认识到大规模单方面经济援助的局限性,强调对外援助要注意方法和效果。他指出:"应该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从战略上讲,我们真正发展起来了,要用相当数量来援助。中国发展以后不要忘记这一点。在援助问题上,方针要坚持,基本上的援助原则还是那个八条,具体办法要修改,真正使受援国得到益处。"在上述精神指导下,1980年3月,对外经济联络部召开了全国对外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国际主义,坚持援外八项原则,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出有进、平等互利的对外经济工作方针。
 
1982年12月至1983年1月,中国总理访问非洲11国,提出了我国同非洲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即"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1985年,中国总理在访问拉美时又提出了发展与拉美国家关系的四原则,即"和平友好、互相支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与此相适应,从1983 年开始,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无偿援助开始减少,在继续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无息贷款,实施承建成套项目的同时,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始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使双方经济关系从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互利合作为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进一步努力探索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新形式。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主体逐步从双方政府转为双方企业,实现了援外方式多样化和援外资金来源多元化。在1995年召开的全国援外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国政府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在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前提下,中国积极推行优惠贷款、援外项目的合资合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更加重视从战略高度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探索双方经济合作的新形式。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政促经、政经结合,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伴随不断中国调整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战略,伴随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形式的多样化与制度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遍及发展援助、贸易、投资、金融、能源等各领域,真正走向了互利共赢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四)履行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
 
当今世界的主要热点问题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期待不断提高;从中国自身来看,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也有义务为解决国际争端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意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解决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20世纪80~90年代,基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受中国国家实力有限、参与多边国际机制的经验相对缺乏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的热点外交在总体姿态上具有相对超然的特点。具体体现为在与现实国家利益相关性不大的热点问题上,中国除在联合国框架内表达立场、施加影响外,参与和介入的程度十分有限。但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力的增强,融入国际体系程度的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责任要求的提高,以及中国国家利益的不断外溢和"走出去"战略(如当前中国成为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重要一方就与此有重要关系)的确立,中国日益加强了对国际热点问题的介入与参与程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表达了中国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的根本主张及信心与决心。
 
中国在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热点外交的鲜明特点:第一,坚持通过对话和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中国热点外交的根本宗旨;第二,倡导多边主义,重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恪守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第三,重视发展,强调通过经济合作和增加人道援助,为和平解决争端营造环境;第四,通过加强与有关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协调和沟通,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第五,从国际道义出发,尊重相关各方合理的利益关切,推动热点问题的解决向着有利于当事国或地区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方向发展。
 
在热点问题上,中国的指导思想是从中国的外交政策与价值观念出发,在妥善处理并协调有关大国、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关系的基础上,推动热点问题的解决向着有利于当事国或地区的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发展,而不谋求控制和主宰热点问题及其相关的国际事务,积极推进多边磋商与协调,对于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中国在中国在朝核、伊核、苏丹达尔富尔、缅甸等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美国主管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前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Thomas J Christensen)指出:"在近年里,中国的外交活动反映出一种变化,……它认识到与国际社会在共同关切的问题上进行合作的价值与义务。这是中国外交政策上一种我们应该肯定并继续支持的趋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