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激情 纯真的理想(2)

辛亥革命网 2010-06-30 00:00 来源:文汇报 作者:文汇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革命的激情,纯真的理想,引领着50年代人们的生活,他们工作繁杂但没有怨言,生活清苦但没有牢骚,遇到困难也不气馁。虽然他们曾经砸掉

  北京市民将家中的铁制品送去炼钢铁


  全民大炼钢铁

  “夜晚,列车在原野上奔驰,不时从成群成列的高炉旁穿过,燃烧的火焰‘呼呼’作响,映红了漆黑的夜空……”这是当年《人民日报》记者写下的通讯《沸腾的日日夜夜》,真实地记录了全民炼钢的狂热场面。

  一切为“钢铁元帅升帐”让路。一时间大江南北,高炉林立,人山人海,热火朝天。工厂、部队、公社、机关、连外交部都办起了炼钢炉、炼铁厂。不管男女老少,都成了钢铁工人;没有煤的地方,就砍树烧炭;没有铁矿石,就砸铁锅子;建土高炉没有砖石,就拆祠堂、毁围墙。连学生也放下书本走近高炉,操持家务的妇女把铁锅、铁铲送作炼钢的原料。

  至1958年底,参加大炼钢铁的人力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六分之一。经过几个月的蛮干,加上相当程度的浮夸,到年底,宣布钢产量达到1108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369万吨。但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合格的铁也只有900万吨,有些则完全是废品。大炼钢铁对生态环境和物质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浪费,进一步造成了群众生活的困难。

  工资定级梅兰芳只拿336元

  1956年,牵动着全国各界数千万人利益的是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工资改革。6月16日,国务院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奠定了此后中国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地位的重要标准。

  这次工改,建立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分配制度,其中党政机关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把干部分为30个行政级;企业工人分为8个(个别工种为7个)技术等级,专业人员,如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医务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也都相应有了自己的等级系列。同时,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物价和生活费用水平、交通以及工资状况,将全国分为11类工资区。规定以一类地区为基准,每高一类,工资标准增加3%。

  此次定级,当时的知识界、文化界,都愿意“收名定价”,如梅兰芳,定级前的保留工资为1100元,却甘愿评为文艺一级,只拿336元。关肃霜自请评为文艺2级,工资从800元降到约280元。实行工资制后,作家可以在文艺级与行政级之间自由选择,如果选择文艺级,比行政级工资高,但有不少人却选择了行政级。这除了当时“克己”的时代氛围所致外,还有一个原因,即选择行政级别可以按级别看文件、听报告,甚至决定能否订阅《参考消息》,以及享有高干医疗待遇等等。如赵树理是行政10级,209.9元,而他同时可以评文艺2级,可拿约280元,赵树理选择了行政级。冰心、张天翼、周立波、艾青等一批作家都被评为文艺一级。

  大学教授在此之前其实都有级别,但同样重视此次评级。陈寅恪、梁思成、冯友兰、季羡林、钟敬文等被评为一级。评审极为严格,当时全国共评出一级教授56名,有的省只有一个,有的省一个都没有。如吴宓、陈子展、黄昆等各学科“泰斗”级学者,仅评为2级教授。季羡林是一级教授,每月工资345元,加上中科院学部委员的津贴100元,共445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